关于兰台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

汉代是汉代宫内藏书之处,由御史中丞控管。

兰台,中国汉代中央档案、典籍库,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也是当时名儒著述的地方。建于长安(今西安)宫内,系石室建筑,修造年代不可考。隶属于御史府(台),由御史中丞一员兼领,置兰台令史,秩六百石(一说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选能通苍颉、史籀篇者担任,除在殿中受公卿奏事外,并负责典校秘书或从事撰述。

历史演变

西汉成帝以后,兰台令史约有18人之多。由于汉代重视对档案典籍的收集,兰台典藏十分丰富。

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任兰台令史,奉诏撰《世祖本纪》及诸传记。与班固同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的还有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此后,刘复、杨终、傅毅、贾逵、孔僖、李尤等人都曾任兰台令史,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

章帝、和帝以后,东观收藏渐盛于兰台,修史即移入东观。东汉末年董卓迁都之乱,兰台的档案典籍受到很大损失。

迄至魏晋,御史中丞掌兰台秘书图籍之制依然存在。由于兰台是史官修史之处,所以后世泛称史官为兰台。

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就被称为“兰台人”。

兰台相关

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曾任职兰台,奉诏修史。

兰台在西汉时为典藏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藏书之所,后世亦称御史台为兰台,负责监察劾奏百官。

兰台在东汉时成为最主要的藏书、校书及编纂国史的机构,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

兰台典藏十分丰富,包括皇帝诏令、臣僚章奏、国家重要律令、地图和郡县计簿等。

兰台令史

兰台令史,东汉时期承担校书工作的官职。

代表人物:班固,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曾任职兰台,奉诏修史。

两汉之际,中国的文献典籍经历了由散落到重新搜集整理的特殊境遇,兰台的图籍保管和整理功能便凸显出来。由史书令史演化而来的兰台令史便被赋予了典校与著述的新职能。

“兰台令史”是两汉一个具特殊性的职官,在西汉,它地位卑微,不被重视;到东汉,却位卑职重,于汉明、章两帝时大得彰显。在政治上,它在帝王与群臣之间行使“监察”和“上传”的基本职能;在文化上,它推动了汉代文字的统一规范,对汉代文献典籍的整理保护意义重大;它的群体性创作,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形式,是汉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明 | Disclaimer

声明:lantai.com 为通用、多重含义、描述性的域名,为独立的私人所有,非商业化运营,与任何公众人物、公司、组织、品牌、商品、软件、服务、商标无关。这里从不提供任何商品或商业服务。如果您认为不期而至,请检查您的拼写或使用搜索引擎。

Disclaimer: lantai.com is a generic, multi-meaning and descriptive domain name, privately owned, non-commerc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any public figure, company, organization, brand, commodity, software, service or trademark. No merchandise nor commercial services are provided here. If you think your arrival is unexpected, please check your spelling or use a search engine.

联系我们

hellolantai.com